联系人:孙经理
电 话:053188076688
手机:15553187256
邮箱:1801811390@qq.com
地址:济南市槐荫区纬七路92号
网址:www.jnkycm.com
环球网记者 魏云峰
航空史上的里程碑!当地时间13日,一架号称“全球最大”的古怪飞机在美国加州莫哈维沙漠完成了它的首飞。全球航空业内人士关注它的原因并不仅是其古怪造型——六台发动机、双机身布局、超长机翼,还有这种飞机开创的航空新用途——专门为航天发射而研制。它的诞生,标志着航天航空进入了新融合时代。
飞机翼展117米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3日称,美国“平流层发射系统”公司花费数年时间研制的这架“平流层发射”飞机在空中盘旋两个半小时后安全落地,终于完成了它的首飞。试飞员埃文·托马斯形容说,“这真是太棒了。我真的不可能在第一次飞行中还有更多奢望,尤其是对于如此复杂和独特的飞机。”
试飞员的感叹并非偶然,这架超级飞机的确很特殊。作为名副其实的“全球最大飞机”,它拥有全球飞机中最长的机翼——翼展长达117米,甚至超过足球场的长度;它由古怪的双机身组成,并拥有两个驾驶舱,但只能由其中一个驾驶舱控制飞行;它依靠6台波音747客机的发动机提供动力,起落架由令人难以置信的28个轮子组成。为让机身更加轻巧坚固,专门采用碳纤维材料。来自全球各地的飞行爱好者们围观了这次航空盛事,一名航空摄影家在接收CNN采访时曾感叹称:“它是如此巨大,以至于让人感觉它不可能飞起来。”
此前全球最大飞机的桂冠归于乌克兰的安-225运输机。这种苏联时代研制的军用运输机同样由六台发动机提供动力,长84米,翼展88米,可以运载250吨货物。而公众更熟悉的波音747-8大型客机,翼展也不过68米。
为航天发射而生
美国《洛杉矶时报》13日特别提到,“平流层发射系统”公司是2011年为开发向太空运送物资的航空航天系统而专门成立的。该公司设想用超级飞机作为空中发射平台,它可携带3枚运载火箭在万米高空点火发射,进而将卫星送入轨道。随着各国商业航天发射的日益火热,“平流层发射系统”公司希望用这种新概念航天发射模式争夺廉价小型卫星的发射市场。根据该公司计划,最早2020年就可以用超级飞机发射首颗卫星,未来目标是“让进入太空轨道变得像今天搭乘商业航班一样平常”。
美国《空军时报》13日称,这样的航天发射成本将远低于传统的地面发射模式。这种空中发射系统的优点还包括能灵活使用许多机场实现快速发射,并避免固定地面发射场的限制,后者的发射活动可能受到天气、空中交通或远洋船舶交通的影响。
事实上,利用大型飞机空中发射航天器的设想由来已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就曾使用改装的波音747来运送航天飞机,苏联的安-225更是专为空运“暴风雪”号航天飞机而研制。在此基础上,美国论证过利用大型飞机从高空发射航天飞机的可行性。据称,航天飞机在地面起飞阶段只能靠火箭发动机的庞大推力来克服自身重力,因此需要巨大的发动机第一级提供动力,从效率而言并不划算。而大型飞机是依靠机翼升力飞到高空中,能量利用率高得多,而且它还可为空中发射的火箭提供一个初始速度,再加上高空空气稀薄,飞行阻力很低,因此航天飞机/火箭从高空点火发射,自然更具优势。
不过要实现高空发射火箭,需要建造专门的空中发射平台。冷战结束后,全球航天发射市场一度萧条,这样的设想自然也束之高阁。直到近年来商业航天的兴起后,“平流层发射系统”公司才抓住这个机会。
“平流层发射”的古怪设计也正体现了“为航天发射而生”的特点:双体设计保证机身有足够的空间容纳多枚火箭,双驾驶舱一个负责飞行,另一个负责火箭发射。据称,目前该公司选择轨道ATK公司的小型“飞马座-XL”火箭,可将重达1000磅(约453.6千克)的卫星送入低地球轨道。该项目也受到美空军的关注。后者正在积极推动“作战响应空间”项目,看中了超级飞机空中发射卫星的快速和机动特性。美国防部将有可能成为该公司的重要客户。
航空航天融合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相关人士评论称,“平流层发射系统”公司的超级飞机成功首飞是航空和航天领域的里程碑式事件,“它体现了航空航天的融合趋势”。
CNN称,除了“平流层发射系统”公司外,目前维京银河公司也在测试类似的空中发射平台。据介绍,该公司的“白骑士二号”同样采用双体飞机设计,两个机身之间可挂载一架特别研制的“太空船2号”飞船。“白骑士二号”将能搭载8名乘客的飞船送入1.5万米高空,此后飞船脱离“白骑士二号”并点燃火箭,最终将乘客送入地球上空大约100公里的区域。乘客在观赏完太空景色后,“太空船2号”将如同航天飞机那样,以滑翔方式返回地球。
据介绍,近年来临近空间(距地面20-100公里的空域)越来越受到重视,这里不但能满足快速航天发射、载人太空旅游的需要,还可以利用太阳能临近空间飞行器长时间空中停留,实现高速率无线网络覆盖、对地高精度监控等功能。由于临近空间正处于航空与航天的空间结合部,具备两者特性的新型飞行器将是未来的发展重点。